找到相关内容638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白公长老纪念法会在台湾光德寺举行

    法相前虔敬普佛、上供,以表感恩追思。   上午九点,与会代表及“世界佛教华僧会”会员云集于华藏殿内,净心长老首先带领会光、本觉、真顿、慧雄、法照、传证、心茂、心立、天池、圆本等法师举赞念诵普佛及拜愿回向、上供,之后全体与会人员在司仪本静法师的引导下,向白公长老法相行礼,随即宁雄长老与净心长老致词。...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13161522468.html
  • 台湾首愚大和尚莅临峨眉山大佛禅院

    慈容满面,法相庄严——首愚大和尚 亲切交谈   台湾十方禅林住持首愚大和尚一行于6月29日晚上到达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山佛教协会永寿会长引领大佛禅院两序大众热情接待了首愚大和尚一行,并就7月1日——7日的准提法会具体事宜等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交流。

    佚名

    |峨眉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9133725827.html
  •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文/净因法师  佛灭后约九百年,无著及世亲建立大乘有宗,主张宇宙万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名唯识宗;又因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宇宙人生等一切法相皆唯心所造,虚幻不实,所以该宗又被称为法相宗。法相宗教导人们,若能领悟一切法相自性本空,便能去除人我、是非之执著,获得快乐自在的人生。   唐朝玄奘法师在中印度那烂陀寺向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典籍,回国后在慈恩寺弘扬法相唯识学...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5374629.html
  • 欧阳竟无的唯识学

    欧阳竟无的唯识学 法相宗,因玄奘传译而极盛于唐,但因其论述烦琐,每与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不合,仅三数传而告歇绝。后又经唐武宗灭佛,法相典籍亦遭焚毁,残存典籍流失数百年之久。清末杨仁山收集古德佚书,法相论疏,多自日本购回,并刊行流通,学者始得窥见玄奘本旨。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不在寺僧,而实得欧阳渐、韩清净等居士之力。 欧阳渐,字竟无,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江西宜黄。二十入泮,从叔父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343477.html
  • 玄奘思想溯源及其影响

    知道他的经历、学识、修为和他所创立的法相唯识宗,《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毕竟不能等同起来。   玄奘,本姓陈,名祎,年少聪慧,家境贫寒,随兄长捷法师居住在洛阳的净土寺,耳濡目染,奠定了深厚的佛学...和说一切有部,并对般若经类作了系统的编纂,这与他创立的法相唯识宗是密切相关的。   进驻弘福寺后,玄奘潜心于译经工作,并根据当时流行于印度的主要著作编纂成《成唯识论》,这是他长期在印度学习的成果,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1049768.html
  • 太虚大师佛学思想探析(上)

    佛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研究佛学并不是学究式的,而是为他的佛教革命服务的。下面我们从太虚佛学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来窥视一下他作为一个佛学家的风采,这四个方面是:㈠对佛教的总的看法,㈡法相唯识学,㈢...理级又可分为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识宗,三、法界圆觉宗。这三级三宗的判教思想是太虚大师的一大创造。  3、行之三依与三趣。太虚大师按照佛教的修行和践履把佛教分为“三依”与“三趣”:“就佛法流行的...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5865147.html
  •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禅宗等宗派,都是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在这种形势下,玄奘一系的法相宗,仍坚持其五种姓说,主张有一种无种姓的人,毕竟不能成佛。这些说法,不仅与当时大多数人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都能成佛的思想背道而驰,...要获得解脱,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成佛。如果有一种人,毕竟不能成佛,那人们修行学佛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认为,法相宗之所以在唐代盛极一时,数传以后即趋向衰落,最后几乎被人们所...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461482.html
  • 性与相

    可以分别认识的现象,常称为法相、事相,有时也称名相。  性相范畴从印度输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佛教中观学派主张缘起性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人们的虚妄分别,原无实在的自性。东晋佛教学者僧肇主张不真空,认为不真即是空,空又非虚无。虽然现象自性空,但是现象的假有是存在的。瑜伽学派用“唯识”说明一切现象产生的本原,通过分析“法相”,说明一切现象无非是“唯识真性”的体现。唐代玄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657580.html
  • 金陵刻经处因缘略述

      金陵刻经处因缘略述   吕建福   佛教思想由“阿含”而“般若”,由“般若”而“中观”而“瑜伽”,教理愈趋愈密。瑜伽学之核心即为法相唯识之学,乃印度大乘佛学高度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是大乘佛教理论化高度成熟的标志。法相唯识学在印度的成熟,约在佛灭后九百年顷,由无著菩萨针对当时佛教界计空计有之偏执,依据《解深密经》等教理,倡导外境非有、内识非无之唯识中道义,又造《摄大乘论》,并授其弟世亲,世亲...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2480082.html
  • 金菩提叶佛菩萨画像亮相台北

    台北县新店市立图书馆展出难得一见的金菩提叶佛菩萨画像,佛像绘画名家觉妙玄明居士以来自印度的成道菩提树叶,利用真空镀金的方式,制成金菩提叶,再以七种宝石磨粉制成漆料作画,绘制三十二种菩萨法相,相当庄严殊胜。 觉妙玄明居士追随悟觉妙天禅师修持印心佛法十五年,精通油画、国画与金菩提叶佛像,尤擅观音法相,他所画的每尊观音不但造型婉约、尊贵庄严,更充满了生命力。 本次在新店市立...

    佚名

    |佛菩萨画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4154621568.html